翻译杂谈 /

“卅载辛勤真译匠,半生漂泊假洋人。”“

“卅载辛勤真译匠,半生漂泊假洋人。”“或称翻译家,实不敢当,翻译匠则还可以当得。假洋人者,真中国人也。”杨宪益说。

“银锭桥空 金丝巷冷”谁来翻译中国
来源:心译中华翻译论坛

    2010年11月29日,杨宪益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,“银锭桥空,金丝巷冷”,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敬献的挽联这样写道。而杨宪益身后,空寂与冷遇的,又岂止他居住过的一个后海,一个小金丝胡同。文学翻译本来就是寂寞的事业,季羡林、杨宪益两位获得过“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”的老人在一年内相继去世,他们身后,翻译界迎来一个更加凋零的冬天。95岁的杨宪益于11月23日因淋巴癌在北京去世,人们将“大翻译家”“中西文化的桥梁”“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”这样的头衔送给这位老人,不过,他生前似乎更习惯称自己为“翻译匠”。

  1915年,杨宪益的母亲在他出生前的一个夜晚梦见一只白虎跃入怀中。算命先生告诉她,这既是吉兆又是凶兆:这个新生儿在经历重重磨难和危险之后,将会成就辉煌的事业。“我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否算得上辉煌……在过去七十余年生涯中,我确实经历了重重磨难。所以,那位算命先生尽可以说他的推算大致不差。”杨宪益在自传《漏船载酒忆当年》中说。

  “文革”中4年牢狱,唯一的儿子在英国自杀,这些算得上磨难,而从1930年代起开始翻译《离骚》、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红楼梦》,并将中国新文学介绍到西方,这样的事业也应该称得上辉煌。当年外文局评每月100元特殊贡献津贴,其中却并没有杨宪益,一位同事说,“要是杨宪益没有特殊贡献,局里就没有特殊贡献的了。”

  “无所谓,我哥他总说无所谓。”杨宪益小妹、《呼啸山庄》译者杨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。但在翻译工作上,他锱铢必较。“他有时候自己加很多注释,没把握的地方全列举出来。”与杨宪益结识20余年、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说,“这个地方根据什么地方来的,还有哪几种理解,他把不同的来源在书里如实地讲出来,很负责,不是一家之言。”“大跃进”时期,杨宪益与英国妻子戴乃迭曾用10天译完鲁迅的《中国小说史略》,没有充裕的时间译得更好些这件事让他一直感到遗憾。

  “卅载辛勤真译匠,半生漂泊假洋人。”“或称翻译家,实不敢当,翻译匠则还可以当得。假洋人者,真中国人也。”杨宪益说。
 
 苏州翻译公司编译


关于译帆 | 招贤纳士 | 联系我们 |
苏ICP备12080927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