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杂谈 /

郑延国:莫言的翻译认知

  凭仗自己坚实而独特的写作内功,莫言破天荒地成为「二○一二年诺贝尔文学奖」得主,不知几多中国人追求了几多年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。在一片颂赞声中,谦谦君子莫大哥格外清醒地说道:此番若无诸多异邦译者的鼎力相助,我焉能获得如此荣耀!

郑延国:莫言的翻译认知
2012-12-27 09:38  来源:大公网 文/郑延国 

  凭仗自己坚实而独特的写作内功,莫言破天荒地成为「二○一二年诺贝尔文学奖」得主,不知几多中国人追求了几多年的梦想终于化为现实。在一片颂赞声中,谦谦君子莫大哥格外清醒地说道:此番若无诸多异邦译者的鼎力相助,我焉能获得如此荣耀!

  记得本世纪初即二○○一年,莫言曾调侃自己对外语简直就是一头雾水,根本不能直接阅读外文原著,更不用说操刀翻译了,故成为人生一憾。如此一来,人或曰,此公除了能对从事翻译的人表示感激之外,恐怕对翻译一事亦是雾水一头。孰料情形恰恰相反,莫言不仅对翻译有自己的认知,而且这些认知还深刻得很,非一般人所能企及。这位睿智的作家从评议翻译家入手,一语破的地道出了翻译对文学的影响。概括起来,大约有这样五个方面。

  首先,翻译能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交往。譬如像俄罗斯的托尔斯泰、法兰西的巴尔扎克、英伦三岛的福克纳、西班牙的马尔克斯这样一些重量级文豪的作品,如果没有翻译的襄助,简直就不能走出各自的国门,遑论与五湖四海交往,产生世界影响了。

  其次,翻译能使各个国家的写作高手对外国文学有所借鉴。以中国为例,现代作家排行榜前六名的鲁郭茅巴老曹,谁没借鉴过外国文学?甚至连乡土派作家的老大赵树理对外国文学也有过参照。即便像天才作家曹雪芹,其所创作的巨制《红楼梦》中亦有不少诸如佛教一类外国文学的蛛丝马迹。

  再次,优秀的文学译作实际上就是译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,其中一个最明显不过的理由便是译者丰富发展了母语。而任何一个国家翻译外国文学的机构,同时也是培育本国文学的「摇篮」和给本国语言带来新鲜素质的「文体实验室」。

  复次,从语言表达的层面上分析,译作的语言只可能是译者的语言,而不是原作者的语言。因此,译语国作家读者读译作所受的语言表达影响,实际上是译者的影响,而非原文作者的影响,真正受原文作者影响的仅仅是译者本人而已。

  第五,好的译作可以替原作增光。关于这一点,莫言以自己的亲身经历,进行了使人折服的论证。一九八八年,美国人葛浩文开始翻译莫言的作品。葛浩文为了让译作能够尽如人意,常常用写信和打电话的方式与莫言联系。仅仅两年时间,信就写了「一百多封」,电话「更是无法统计」。有时为了一个字或者不熟悉的某样东西,两人总是不厌其烦地「反复磋商」。不谙英语的莫言甚至以其「拙劣的技术」向葛浩文绘图说明。译作完成以后,有些双语读者评价说,原著与译作「是一种旗鼓相当的搭配」。莫言听到后,不加思索地答曰:「我更愿意相信,他的译本为我的原著增添了光彩。」

  一个不懂外语和没有任何翻译实践经历的作家,居然能够提出如此深厚的翻译认知,着实令人感佩。短短五个方面的朴实说法,足以胜过某些翻译理论家们厚厚的砖头大作。纵观天下,能与莫君比肩者,恐罕有人矣!
 
苏州翻译公司编译


关于译帆 | 招贤纳士 | 联系我们 |
苏ICP备12080927号-2